大家好我是阿泽,年轻的时候,我总是看不起太俗的东西,认为人应该追求深度,这也成为了我对自我认同的一部分。
意思是,我虽然外表普通,但是我比那些光线靓丽的人深刻,有思想。
所以,上学期间,会去看一些社会学,人类学,哲学,政治学的书,现在也会看,但是只是记得看过,具体内容其实忘得差不多了。
后来看电影,我喜欢看的,很多都是那些高分的,有思辨性的,严肃现实主义的,深入反应或者隐喻人性的。
但是,当随着年龄越来越大,看过的电影越来越多,我发现,这些高分的电影其实也有它的局限性。
其中最好的那一些,所聚焦的,大体上也就是自由意志、存在主义危机、人性幽暗、理想主义,女性主义,两性心理,残酷现实、群众心理等等,比如波兰斯基的《苦月亮》,拉斯·冯·提尔的《狗镇》。
而另外一些,本质上其实是输出意识形态的,美国电影居多,以前美国被编造成人类灯塔的时候,你会觉得哇真牛真敢拍,自由主义就是好,后来了解多了,再看看现实中的美国,不过是站在世界食物链的顶端,拥有文化霸权罢了。
很多美国电影其实同样是肤浅的,哪怕是高分的,只不过,他们的肤浅换成了另外一套东西,如果你真的读过一些深入的社会学、政治学书籍,就会发现那些所谓政治隐喻的电影传达的内容很浅薄,根本经不起深入思考。
不要以为看过《乌合之众》《人类不平等的起源》,或者反乌托邦三部曲之类的就好像认知深刻了,那些在现在都属于显学,是个人就能白话两句,而且很多内容也只是在构思个理想化的、标签化的社会模型,和真正的现实世界差别巨大,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。
到最后,我的感受是,其实大部分的电影,它是迎合情绪或者意识形态的产物,它不能让你对世界的思考更深入,更独立理性,反而你会被它所输出的观念牵着走,加强自己片面性的认知。
现在的我,基本上对电影的兴趣不大,国内好看的一年没几部,国外也差不多。
我现在每天看的,反而是我在年轻时嗤之以鼻的古偶、仙侠,当然国产现实题材、悬疑题材也会看,国外的电影和剧基本就不看了,因为懒得看字幕,也知道给不了我什么新的冲击。
像《苍兰诀》《长相思》《与凤行》《柳舟记》《似锦》《九重紫》《国色芳华》《白月梵星》《仙台有树》,近期的《临江仙》《书卷一梦》《桃花映江山》等等,我都看了。
最后多说一句吧,我个人比较喜欢孟姐,我觉得《桃花映江山》在后期编剧上可能有些问题,但是它的人设、节奏,男女主之间的拉扯感,在古偶里并不差,甚至是新鲜带感还很让人上头的。
网上那些所谓做妾、虐女的说法,完全就是没有看剧,没有结合具体的戏剧情境去理解人物行为和情节铺展。
我觉得人一定不能用标签化去概括任何事物,那样只会增加你的偏见,在我看来,《桃花映江山》目前的口碑也好,播放数据也好,绝对是远远和它的质量不相匹配。
今天就这样,以后我会时不时讲一讲我对热播剧集,或者在映电影的看法,欢迎大家一起理性交流。
启运配资-配资交易网-十大股票配资平台-沈阳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