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7日,法国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盖莱营基地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。塞内加尔武装部队参谋长姆巴耶·西塞与法驻非部队指挥官帕斯卡尔·扬尼签署文件,将这座运营了65年的军事基地正式移交塞方。至此,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常驻历史翻过了最后一页。
一、65年驻军终结,非洲主权觉醒
法国与塞内加尔的军事渊源可追溯至殖民时期。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后,法国以“反恐合作”为名保留军事基地,最高峰时在塞设有5处基地,驻军规模达数千人。但近年来,非洲“去殖民化”浪潮席卷西非:2022年起,马里、尼日尔等国相继驱逐法军;2024年底,塞总统法耶在新年致辞中明确要求“2025年终结所有外国军事存在”;2025年3月至7月,法国陆续移交5处基地,最终全面撤离。
法国在塞内加尔驻军基地
这场撤军并非孤立事件。从马里到乍得,从科特迪瓦到塞内加尔,非洲国家正以集体行动打破“法非特殊关系”的枷锁。法国驻非部队规模从十年前的10万人锐减至2025年的不足2000人,仅剩吉布提和加蓬两处小型基地。
展开剩余70%二、殖民遗产崩塌,非洲迎来新曙光
法国的撤军,说好听点是“战略调整”,说直白点就是“被赶走的”。看看塞内加尔参谋长西塞的话:“未来合作必须更尊重塞内加尔主权!”这句话像一记耳光,打醒了所有还做着“非洲宪兵”美梦的法国政客。
殖民时代的账,该算了!
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,本质是殖民遗产的延续。从资源掠夺到政治干预,从经济控制到安全绑架,非洲国家苦“法式霸权”久矣。2023年尼日尔政变后,反法示威游行席卷西非,民众高喊“法国滚出去”;塞内加尔青年举着“主权不容谈判”的标语冲上街头——这些画面,是非洲人民对殖民主义最直接的控诉。
法国的“体面撤退”,不过是无奈妥协。
面对非洲国家的集体觉醒,法国曾试图用“技术合作”“情报共享”等话术挽留影响力,但塞内加尔直接关闭谈判大门:“要么尊重主权,要么彻底离开!”从马里到塞内加尔,非洲国家用行动证明:我们不再需要“老师”,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!
谁在填补权力真空?答案早已写明。
法国撤军后,俄罗斯私营军事公司(如瓦格纳)迅速介入萨赫勒地区,用军事援助换取铀矿开采权;中国通过基建合作(光伏电站、护卫舰出口)延伸安全影响力,用“发展驱动安全”的模式赢得信任。非洲国家不再被单一大国绑架,而是转向“多极化合作”——这才是真正的平等!
更令人振奋的是非洲的自主防务觉醒。
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(ECOWAS)正加速推进联合反恐机制,塞内加尔军队开始自主训练,尼日尔组建本土快速反应部队……当非洲人自己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时,任何外部势力的“保护”都成了笑话。
三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非洲的未来由自己书写
法国撤军塞内加尔,不仅是非洲反殖民史的里程碑,更是全球地缘格局重构的缩影。当殖民主义的旗帜在非洲大陆最后一块军事基地落下,我们看到的不是“法国的失败”,而是“非洲的胜利”——胜利属于每一个敢于说“不”的非洲人,属于每一个追求平等与尊严的民族。
此刻,我们不妨问自己:
当殖民主义的阴霾散去,非洲能否真正实现“安全自主”?当多极化力量介入,非洲能否避免陷入新的依赖陷阱?当区域组织崛起,非洲能否构建属于自己的和平秩序?
发布于:山东省启运配资-配资交易网-十大股票配资平台-沈阳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